•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自考学历在求职中是否吃香?

       发布时间:2021-10-15 09:32:03
    分享:

    在大多数人眼里,出身并不正统的自考毕业生在求职中不占优势,包括此时看这篇文章的你,其实也这样认为过。 但你的认为是对的吗? 我们要的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不要自考生。 这

    在大多数人眼里,出身并不“正统”的自考毕业生在求职中不占优势,包括此时看这篇文章的你,其实也这样认为过。
    自考认可度高吗

    但你的认为是对的吗?

    “我们要的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不要自考生。”这样的话,在人才招聘会上,相信许多自考生求职时都听过。

    虽然自考制度经过多年的完善,并且法律明确规定“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但是不可否认,社会上仍有一些用人单位对自考生存在偏见。

    01为什么有些用人单位会刻意拒绝自考生呢?

    因为用人单位认为自考生的素质不如统招生。

    某公司招聘高管说:“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带来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各种社团活动锻炼出来的本科生在能力上肯定跟自考生不同。”

    但并不是每一个自考生求职都会遭遇上述的经历。

    有些自考生在应聘的时候并没有受到“自考生”这个名号的限制,因为性格和综合能力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学历只代表其中一种影响因素。

    私企和外企在用人上并不在乎学校和文凭,他们更看重工作能力和潜力。

    一般来说,很多私企和外企对应聘者是否为自考生并没有限制,在本科学历的基础上,毕业生都可以投简历参加应聘,因为他们最终是采取笔试、面试等环节来考查应聘者的能力,只要出色,无论是不是自考生都会被聘用;求职者在应聘中的表现和实际工作情况是企业方主要考虑的,不少自考生在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上比较丰富,说他们更有优势也不足为过。

    02自考生其实也很有优势

    1、自考文凭胜在“双专业”或“双学位”文凭

    在简历上写上一句“本科毕业”并非难事,但很少有人能再补充一句“拥有自考第二学位”,用人单位对于能拿到自考第二学位文凭的本科生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提升自己,更别说还能坚持到最后。

    2、自考生赢在经验丰富

    自学考试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善于自主学习的人才是自考的胜出者,同时也是职场的胜出者。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把握机会,怎样筛选机会,怎样创造机会。

    3、自考生有恒心和决心

    自考生与统招生相比,知识的系统性相对差一些。

    但是,自考生大多是边工作边学习,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完全自由地选择专业,因为他们了解自身缺少什么,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经验要高于统招生。

     

    03自考生备受关注,迎来肯定

    去年,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1000余名2018届非全日制毕业生举办了综合类专场招聘会。

    在企业家看来,有相关工作经验、工作更踏实、主动学习能力强等优点,是自考毕业生相较于统招应届生的优势,注重实操性的用人单位更青睐于前者。

    在深圳市国富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看来:“英雄不问出处,公司最看重的并不是应聘者的学历,和一些‘名牌’学生相比,自考生往往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比较准确,且虚心学习、积极主动、工作踏实、责任心强。”

    “自考毕业生质量越来越好,因此得到更多用人单位认可。”农大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田建湘介绍,此次专场招聘会规模较去年大幅提高。

    总而言之,小聚想和大家说,虽然自考生毕业后需要求职,但是求职的“求”并不是乞求、哀求,而是申请。

    求职者要选择职业,用人单位也要选择求职者,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随着用人单位定位愈加准确,更多企业对有过硬技能素质、相当文化水平的自考生的需求也会更大。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内容非院校招生宣传广告,请以院校官方发布的通知为准。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标签:

    学历提升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