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专升本是第一学历还是第二学历?

       发布时间:2021-10-11 10:09:30
    分享:

    近日微博上看到一个新闻,高职生逆袭成复旦硕士:2012年,湖北公安小伙岳祥高考后就职某职业学院,5年间他专升本、本考硕,不愿意浪费一分钟,觉得排队浪费时间就去啃面包。2

    近日微博上看到一个新闻,高职生逆袭成复旦硕士:2012年,湖北公安小伙岳祥高考后就职某职业学院,5年间他专升本、本考硕,不愿意浪费一分钟,觉得排队浪费时间就去啃面包。2017年,他以相当靠前的排名考上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在惊叹了一番别人怎么这么厉害之后,评论区一句句热议,却也看到了反面的声音:

    A网友:工作单位最在乎的一般都是第一学历;

    B网友:第一学历是今后工作的一道坎,特别是国企和名企;

    C网友:应聘时看第一学历就被刷掉了;

    D网友:第一学历不还是专科吗?

    但是很快有网友回击了:

    E网友:教育部门答复:专升本第一学历是本科,考上研究生后是硕士;

    F网友:第一学历是全日制结束教育后的最高学历,专科学完后接着上本科,那你的全日制教育就没有结束,你的第一学历就是本科。如果你参加工作了,然后又想升本科,那么你本科毕业后,第一学历是专科,第二学历是本科。

    所以第一学历到底是什么?专升本之后第一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

    首先给大家说下,第一学历的定义:

    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脱产班、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

    第一、第二学历的区分原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以前(计划经济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称之为第一学历;

    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其它继续教育形式则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负责,颁发的学历则称为第二学历,第二学历指的是这种非脱产学习形式获取的学历。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是同一层次的二种类型的学历。

    专升本的考试类型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又称统招专升本,选拔当年各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

    统招专升本招生对象是应届优秀普通全日制专科毕业生。统招专升本只限报考本省本科院校,不允许跨省报考。

    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规定,普通高校统招专升本为国家统招计划普通全日制学历,本科为第一学历。

    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普通高等学校”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一学历。

    第二种是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远程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自考专升本的毕业证盖省级自学考试委员会及主考高校印章,证书上显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字样,文凭含金量仅次于统招学历,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成考专升本的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成人教育脱产、业余或函授”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远程教育专升本的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网络教育”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并且“第一学历”“第二学历”之说,来自于计划经济时期,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第一学历”是为了分清阶级出身(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一定是有干部身份的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征,这为“第一学历”情节的滋长提供了土壤。如今计划经济时代早已过去,用人单位也不再将此作为标准了。

    再说了,你有能力从专科考到本科甚至硕士,就凭这个成功考上的经历,已经向别人证明了你的能力,之前你是什么学历,已经不重要了!

    标签:

    学历提升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