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远程教育新闻 >

    自考专升本分数线是怎么划分的?

       发布时间:2020-09-01 11:21:59
    分享:

      春种秋收,人世间最美的韵律,大自然最诚恳的奉献。每年3月的植树节,五湖四海的兄台们用行动感恩大自然最美的馈赠。7月是自考生的浪漫

       春种秋收,人世间最美的韵律,大自然最诚恳的奉献。每年3月的植树节,五湖四海的兄台们用行动感恩大自然最美的馈赠。7月是自考生的浪漫,胜过那马尔代夫的皎洁细柔、徐徐海风,带着一份小忐忑匆匆赶往8月,这里没有海风、没有翠林、也从不见珊瑚和鱼儿,但这是自考生收获的季节。

      许多自考生并不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他们无法辨别收成的好坏,今天知金教育就给大家扫扫盲。

      自考专升本分数线是如何划分的

      分数线这种说法一般常用高考、成考、远程等教育类的考试当中。特别是高考的分数线,一直都是媒体人士心中永远的通,抢头条能力太强了。分数线主要指的是当次考试所有科目的总分数线。因此分数线的说法比较适合于科目较多的情况,多用于入学考试招生等。自考虽然科目也多,但一般情况不采用划分数线的方法,自考以单科成绩的分数为准,一般学生只要达到60分即可过关

      自考专升本分数线60分的标准是不是很高

      其实60分的考试分数不高,也就比59分多了1分。整体看来自考的通过率不算高,完全自学的学生通过率一般在10%-30%,通过各种培训班的在40%以上;为什么整体的通过率会这么低呢?

      1、难度。自考号称成教小霸王,难度是所有成教模式中最高的一种,当然这种难度是具有相对性而言的,不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讨论;在校的大专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氛围浓重,可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多,因此能够很容易地通过自考本科的科目考试,当然也有不少中途放弃的人士

      2、心态。谈到自考就不得不提它的一个特点,任何人都能参加自考,这种方式某种程度上拉低了自考的通过率。自考不设年龄的限制,学生只要有心,花费些许的钱财就能参加自考;在职人员是自考的主力大军,该群体对学历具有最大的需求,学历的层次关系到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当然这一部分的人员也造成了自考通过率较低的现象,许多人报考后不是败给考试难度,而是经不起时间的琢磨,沉不住自己的内心,经受不了种种的诱惑半途而废;其实自考的最大难度在于坚持

      分数没达标怎么办

      挂科是许多人悲痛的黑历史。挂科补考,这是人世间的铁律,没有达到自考专升本分数线的学生只能通过补考的方式提升单科成绩。但是与其他诸多的补考方式不同,自考专升本的学生不用马上对科目进行补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补考时间。一般情况下不及格的科目都是学生的弱项,学生会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考试通过率,让自己的成绩达到自考专升本分数的要求,自考的体制使得补考问题不再显得局促。

      是否没必要考太高的分数

      虽然自考专升本分数线只要达到60分以上就可以,但是学生切不能以60分为目标,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通过考试;学生如果保持只要考60分的心态,那么会在无形中压低自己的要求,不利于考试的发挥,很可能导致学生的自考成绩在60分上下浮动,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平均成绩达到65-72分可以申请自考学士学位,这是自考送给广大考生的一大福利。在当前的社会中,企业选择员工都是择优录取。衡量你是否强大不只在于你自己,也在于你的对手,你所存在的环境。拥有学士学位的学生优先级高于一般本科毕业的学生,学士学位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现在许多企业也开始要求学生需要有学士学位,特别是一些百强企业,学士学位几乎是硬性要求;学生如果有考研深造的打算,那么本科学士学位也是必需品。研究生毕业后申请硕士学位需要提供本科的学位证书,没有本科的学位证书是无法申领硕士学位证书的,这会让学生的硕士学历大打折扣

      因此学生的目标应该更知金,眼望前方,脚踏实地,虽然自考专升本分数线只有60分,但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人最大的差别在于自己的心态,给自己设置的目标越高,就越能逼迫自己去接近它,让自己保持一颗上进的心态。

    标签:

    是怎么         分数线         自考        

    相关推荐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