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斌是兰州大学后勤保障部采供科一级主管,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负责防控物资采购和使用管理。到后勤工作不到一年,拥有博士学位的他觉得自己还是个“新兵”。
在这个庚子年春节陈向斌格外忙碌,城关、七里河、安宁的不少药店和物资生产厂家都可能出现过他的身影,听说哪里有测温枪、口罩、消杀用品,他就开车去哪里。防疫期间,他不是在去厂家采购物资的路上,就是在办公室或库房发放防疫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疫情防控物资极度短缺,但食堂售卖窗口、物业保安、环卫保洁等疫情防控一线都亟需防控物资。仅后勤保障部春节期间就有500多人在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所必须的口罩、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物资消耗量极大,“以校园消毒为例,一天就要消耗25公斤装的过氧乙酸1桶,这还不算各个家属区。”
大年初二,陈向斌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查找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但正值过年期间,很多企业的办公电话都无人接听,只能想办法联系销售人员。“给厂家打电话,给以前的同事打电话,给朋友打电话,各种有可能联系上的渠道赶紧联系。座机打不通就打手机,手机打不通就发短信,短信不回就加微信,想着只要能联系上企业就行。”
在物资最紧缺的一月底二月初,陈向斌从早上八点多开始,陆陆续续能打一天电话,有时候晚上12点多还在打电话,加微信。“好不容易打通电话,我们给企业说没有库存的话可以预定,但他们有些连订单也不接,即使接订单的厂家,发货也到三月底四月份了,当时很着急的。”
“你帮我给他打个电话吧,现在人家都不接我电话、不回我微信了。”多次的电话联系也让厂家“不胜其烦”,但眼看着很多物资仍然如此紧缺,他又着急地请求其他同事和朋友帮忙继续“骚扰”。
大年初五,陈向斌又出发了。通过兰州市政府提供的信息了解到兰州助剂厂复工了,可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他自己驾车到位于安宁区西沙大桥附近的兰州助剂厂,第一时间现场和厂家确定了采购事宜,这是陈向斌采购到的第一批防疫物资。
兰州助剂厂每天的产能是有限的,由于采购的人太多,厂家也安排不上车辆及时配送,陈向斌只能租车将物资运回学校。“当时助剂厂的场面特别火爆,前面的人已经把东西买上了,我们还在那儿排队,等待的时候特别焦急。担心能不能买到,着急得只想冲进去,但又没办法,我只能等。”
过氧乙酸消毒剂总共装了80桶,一桶50斤,出厂前帮忙装车,物资运回学校后陈向斌又和司机两人开始往库房卸货。这次采购让他记忆深刻:“装卸完真是感觉特别累。”
卸完采购的2吨乙酸消毒剂后,陈向斌驾车去安宁分批将采购的75%医用酒精拉回学校,当榆中校区需要防控物资的时候又自驾车将物资送到榆中校区。
随着省内企业的复工复产,84消毒液、医用酒精等物资紧缺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但在各类防控物资中,最难买的还是口罩。陈向斌曾跑去兰州市各区的大小药店,但口罩都已经脱销,偶尔能联系到口罩经销商,都是价格极高,而且没有发票,口罩真假也无法辨别。直到目前,后勤保障部一线工作人员只能每个人两三天用一个口罩。
口罩的短缺一度让他心里有些许沮丧,他觉得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2月3日,经部领导提醒后,陈向斌起草了兰州大学后勤保障部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并发布,随后天猫校园西北公司捐赠疫情防控物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1万个。接着陆续有多个企业和个人伸出援助之手,一批批捐赠物资的到来解决了疫情防控的燃眉之急。“第一批捐赠口罩到的那一刻真是觉得如释重负,特别开心。”
统计物资需求、线上线下“求援”、装卸防疫物资、开着自己的车分发物资,连续奋战让陈向斌难掩倦容,但他也带领材料采供科工作人员筑起防控物资保障供应体系。“我来领取消毒液,虽然疫情很严重,但我们心里稳稳的。”一名前来领取防控物资的后勤员工说。
“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消毒液按配比说明使用就可以,但可能有人就想着是不是配的稍微浓一点消毒效果更好;酒精一般是通过擦拭物体表面或者门把手、电梯来进行消毒,有些人使用不当会把它拿来喷,而且还存在把酒精跟84消毒液在一间屋子里同时使用的情况......”这些是消杀用品使用中可能存在错误做法,不仅会造成浪费,更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在消毒剂等物资能基本保障的情况下,陈向斌又开始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做好物资的统筹发放和登记,并指导各单位正确使用防护物资。
从1月28日开始的连续30天中,陈向斌一直在学校工作。早饭吃个煮鸡蛋或喝碗稀饭,中午饭要么啃早上带的馒头,要么就是在办公室泡一碗方便面,等晚上回到家中才自己做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偶尔也有委屈的时候,但他总是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让一线的员工没有口罩戴。”
在学校防控物资紧缺的时候,整天打电话联系厂家经销商,做起联络员;在生产厂家没车配送物资的时候,自驾车将物资运回学校,做起驾驶员;在采购的物资无人装卸的时候,做起装卸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大考,陈向斌主动向前,用责任和担当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