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开展疫情防控难题攻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迅即与相关企业携手,攻克疫情防控相关难题。人工智能学院与重庆中迪医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疫情防控及高风险人群大数据可视化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对打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有裨益,而且对以后各种流行病、传染病的筛查和治疗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针对N95医用防护口罩紧缺情况,联合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投入N95医用防护口罩自主设计研发工作,从设计研发、通过验收到复产仅用9天,演绎了“战疫”中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的凯歌。
巧用优势,自制疫情防控消毒通道。面对疫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物资缺等压力,学校全国党建样板支部——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联合药学院共同研制了消毒防疫通道。通道内使用的消毒剂为国际公认无毒安全的A级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片,杀菌浓度为100mg/L (100ppm),同时红外传感器的安装使得成本更加节约。智能药物雾化器喷雾技术的使用,实现对进入人员体表及衣物等进行病毒消杀,成为全力守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科研“神器”。
敢于担当,开展疫情防控课题研究。学校以疫情防控问题与需求为导向,主动开展科学研究。高校新型储能器件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研发了“感应式热声成像检测系统”,可利用测量声压序列变化情况推测生物体肺部电导率变化规律,进而判断人体肺部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该系统有望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检测、诊断以及治疗康复过程中的监护。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挖掘,科学释疑新冠病毒肺炎的因果性特征,以扩大民众对于新冠病毒诊疗与防控方式的理解,同时有效降低在疫情期间的公共安全冲突和局部疫情扩散的概率。同时学校各科研机构与平台还承担各级各类疫情防控相关课题多项,夜以继日开展科研攻关,极力为疫情防控贡献科研智慧。
聚焦现实,提出疫情防控决策建议。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依托重庆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空背景下重庆市‘应急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撰写的研究报告《疫情防控背景下推进春耕生产确保农村稳定的对策建议》,获副市长李明清肯定性批示。报告提出从做好春耕生产物资储备和四级配送工作、做好春耕农资价格管控和困难农户扶持工作、做好农业生产型企业专项扶持工作、做好晚熟品种和防护物资的保障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等五个方面确保我市农村春耕顺利展开。这些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体现了人文社科学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