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次学术年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主题为“公平·优质·多样——面向未来的中国基础教育”。围绕该主题,共进行了一场嘉宾访谈、两场主题对话、12场分论坛以及15场微论坛,分享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来自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近2000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教育发展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行列。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指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重点包括: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二是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要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新挑战,如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探索STEAM教育。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告诉记者,“本次年会是对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重要的具体行动。”在开幕式中,他比对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14个基本方略与教育工作。他强调,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供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三是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四是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王定华在开幕式上对中国教育学会的发展寄予厚望,期待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路者、国际教育学术的引领者。继续紧紧围绕定位,充分发挥学会优势,立足服务教育教学、着力支持教育改革、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强调教育创新以应对时代潮流。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教育需要面对三个新议题,分别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应对?全球化时代,如何向学生讲好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发展必将呈现出多元化、互融性的特点,势必对我国本土文化带来影响和冲击,这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时代挑战和重要课题。
据悉,当日还举行了2017年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来自中国的“教师专业发展·CMC教育模式下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菲律宾的“为21世纪培养有责任的东南亚杰出教师”项目获奖,体现亚太地区对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