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问题在这两年成为热议的焦点。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员院长许善达在上世纪90年代曾参与了中国税制设计,在6月17日由青岛市政府主板、《财经》杂志和财经智库协办的“2017青岛· 中国财富论坛”上,许善达回顾了中国税制改革20多年来的变迁,也提出了今后企业税和个税改革的方向。
许善达在回顾1993年新税制设计时指出,1993年新税制是以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为基础的,所以政府集中的很多,增值税在当时定的是17%。随着改革的推进,才开始逐渐降低法定税负水平,2003年开始允许抵扣基金税率税款,现在营改增也没有增加税负,是抵扣,所以从1993年到现在,一直是降低法定税负的过程。
关于先减哪部分税,许善达指出目前比较共识的是劳动力成本,特别是社保缴费率。当期的社保缴费水平是偏高的,但是要降到多少还没有定。另外,工薪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达到45%,已经导致很多优秀人才流失,也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这个现在也基本上有共识,就是要适当往下降。具体方案还是有关部门在研究,但是这个方向是确定无疑的。
在增值税方面,许善达认为,营改增以后已经全面形成增值税,但是我们的增值税跟欧洲的,包括亚洲一些发达经济体实施的标准增值税还有差距,我们的增值税仍然没有完全规范化。按照标准的规范化的增值税,每个月的销项减进项,如果是正的要缴税,如果是负的政府要退税,我们现在是负的政府不退税,什么时候有正的,再对冲,叫留底税款。这样就大量占压了企业的资金,因此就增值税本身,还是有很多可以来研究,可以通过进一步规范化,来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
许善达认为特朗普的税改政策还是很有可能通过的。一旦美国这个减税的议案通过,对中国带来的压力就会更大,会对我们减税的规模和减税的力度、减税的时间带来更多调整。他认为关于实体行业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根本上说也是税收的问题,因此,降低宏观税负是解决实体经济的税收负担、调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税制要做相应的调整,要能够支撑企业能够增加它的科技含量,增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样实体经济才能够符合创新,符合增加科技含量这么一个方向。如果实体经济不好,虚拟经济的基础也不牢固。因此他强调,下一步改革最优先的,是要把实体经济税制做相当规模的调整。
许善达表示,现在美国的减税方案还没有通过,但是特朗普吸引投资政策已经开始出现好的效果。他指出,这不仅仅是出现在民营企业的现象,现在央企就有中车集团、中建材到美国投资建筑玻璃,中集集团到美国投资车辆,美国还没有减税呢,央企就已经去做一个项目几亿美元的投资。“如果我们未来要不能够改善我们国家各项投资环境,不能加大改革的力度,改善我们的经济制度环境,想维持经济增速在6%也是不容易的。”
此外,许善达还强调目前遗产税和房地产税并不在税改的议题中,免增或减增遗产税也是现在的国际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