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协同与督查机制。建立市区县和区域高校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出台政策举措、建设工作平台,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合力。建立就业工作督查机制,将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级有关部门和高校领导班子及单位绩效年度考核,确保就业创业各项惠生政策落地。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业类课程,39所高校纳入学分管理。举办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成果展洽交流会等活动,学生参与率近100%。建立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2016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人数超过2000人,全市高校创业基地在孵创业项目达800余项。
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与精准帮扶。积极开发适合毕业生的新兴就业岗位,分类别分层次组织各种形式的就业双选会。推进大学生就业信息二期平台建设和使用,提高就业岗位信息精准化推送水平。举办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与学生人数达8.8万人。完善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新遴选80名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加强就业示范中心建设,建立18个市级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有针对性开展招聘、提供岗位、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就业创业和参军入伍,2016年全市高校大学生报名参军人数为1.4万人,同比增加2000人。
完善就业反馈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追踪调查评估。市级层面和高校按规定面向社会发布就业率情况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倒逼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