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北京海淀区利用“互联网+”推动全民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6-10-21 11:12:00
    分享:

    以“推动全民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的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近日在深圳开幕。在此期间,记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了解当地如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打造学

    以“推动全民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的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近日在深圳开幕。在此期间,记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了解当地如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打造学习型城市建设品牌。

    “以前了解学习信息得专门跑到学院,现在有了手机微信很方便,想体验什么课程,直接关注‘中关村学堂’公众号就知道信息了。”10月11日上午,家住北京大学附近的韩大姐一早赶到位于清华东路的中关村学院一分院的古琴学堂,参加古琴初级班的体验课。“这里环境很好,古色古香,老师也很专业,从穿着打扮到演奏仪态都能让你感受到古琴的魅力,我还想继续学下去。”

    韩大姐向记者调侃,自从学会用微信,她和小区里的老姐妹们就成了“网瘾老太”,经常分享一些穿衣打扮的知识呀、各地旅游的信息啦,“最爱分享中关村学院的体验课信息”。

    据了解,自2010年起,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于一体的中关村学院开始建设“中关村终身学习体验园”。体验园以体验式学习项目为核心课程,一改传统的学习方式,设置了规范的书法学堂、国画学堂,标准的中、西式厨房,葡萄酒桌、茶艺桌等都成为市民的学习课堂;开发了创意机器人、拓片文化与技艺、葫芦丝吹奏、生日蛋糕DIY等几十项体验课程。“学习者可以跟着老师煎炒烹炸,也可以自己动手创作手工艺品,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体验学习中收获快乐。”中关村学院院长程洪莉告诉记者,学院的体验信息都会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市民可以“按图索骥”到学院体验学习。

    据程洪莉介绍,自2003年海淀区文明市民学校总校在中关村学院成立后,总校与29所中心校(设置于海淀区29个街乡镇)、675所分校(设置于675个社区)构成市民学校的教育体系。“体验园成立后,就一直承载着指导文明市民学校中心校及分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师资培训功能,成为海淀区推进终身学习的基础保障。”

    戴上一款VR眼镜,你将发现自己身处中关村学院正在复建的四合院中央,放眼四周望去,能真切地看到青砖玉瓦、雕栏玉砌、朱漆廊柱、石鼓柱础。这是中关村学院利用正在兴起的VR技术开发的虚拟场景———“小院”。

    程洪莉告诉记者,中关村是海淀乃至全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近两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海淀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对于工作生活在海淀区的社区居民来说,身边有哪些学习、创业资源?很多人并不了解,“作为与社区居民联系最紧密的社区教育中心,通过科技手段给老百姓打开一扇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窗口,并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和信息资源,成为学院当下乃至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程洪莉说,此前“小院”视频一经推出,前来体验的市民倍感惊奇———没想到这么逼真。“这就激发我们开始与海淀各大企业、院校联系,准备联手打造一系列VR课程,比如‘知海淀、爱海淀’系列,科技旅游系列等等。”程洪莉介绍说,中关村作为海淀区一个重要科技产业集散地,它承载着中国科技改革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承载着中国创新创业的历史。“这就是海淀精神,如何让市民感受到这种创新创业氛围和精神,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走近这些企业或者企业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VR技术,让市民在虚拟世界里进行体验。”在程洪莉的设想里,接下来,中关村学院将推出一系列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如水晶石、小米科技等科技成果展示,以及具有海淀创新创业特色的集散地如3w咖啡厅等场景的VR视频。

    除此之外,中关村学院还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系统化的管理经验整合为网络课程,为居民提供了网上冲浪、体验终身学习的机会,推动了终身学习理念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科技与教育良性互动中,将高科技和优质教育资源有机集合建设体验学习平台,使区域员工、居民、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新科技、新业态、新生活的魅力。”谈起海淀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未来设想,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如是说道。

    标签:

    继续教育         北京继续教育         高等教育        

    相关推荐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