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2017公务员招考2.7万 更多人有“成公”机会

       发布时间:2016-10-15 14:32:00
    分享:

    记者从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获悉,2017年国考报名明天正式开始,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10月24日报名截止。此次招考政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中公教育申论研究院院长张红军介绍

    记者从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获悉,2017年国考报名明天正式开始,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10月24日报名截止。此次招考政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中公教育申论研究院院长张红军介绍说,今年招考公告最大的看点就是计划招录2.7万人,为各界应考人员带来了更多“成公”机会,同时政策稳而求实,为考生送上“定心丸”,引导大家更加沉稳、务实报名和参加考试。

    1万余个职位计划录用2.7万人

    张红军介绍说,此次招考共提供了1万余个职位,计划录用2.7万人,职位数和总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从1994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次公开招考公务员开始算起,这个数字处在历史的高位线上。近几年国考招录人数连年增长,其中2015年度招考2.2万多人,有152万人通过报名审核、99万人参加笔试;2016年度招考2.7万余人,招考人数有1/4的增幅,但报名和参加考试人数有所回落,139万人通过报名审核,92.9万人参加笔试。

    今年与去年比,招考人数增减不多,预计报名和参考人数也不会出现大幅的增长,最多可以达到之前的150万人过审、100万人参加笔试的规模。

    中央机关1600余个职位需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中公教育行测研究院院长李琳说,此次的招考公告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可以用“一个不变、两个继续”来概括。一个不变,就是政策的基本方向不变,今年和前几年、特别是去年相比,政策变化相对是最小的,没有出台新政策。

    两个继续,一是继续落实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才选拔标准。高层级的岗位,比如中央机关的1600余个职位,全部招录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二是继续向边远和艰苦地区倾斜,并有一定比例的定向招考名额,给在边远艰苦地区基层岗位上奉献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上升通道,这个比例由去年的10%提高到15%,5%的比例就意味着200多个岗位专门给基层人员,其中招考的重点是大学生村官,这对服务基层的大学生特别是村官来说是重大利好。

    “考录比”量出考试的激烈程度

    李琳分析说,从近两三年的公务员报考形势来看,各级机关提供更多的招录职位,并没有带来报名人数的超常增长和报考热度的急剧升高,没有出现非理性报考热潮。报名人数并不是衡量报考热度的可靠依据,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与招考人数的比例即“考录比”才是有实质意义的标尺,可以测量出一次考试的受欢迎程度及竞争激烈程度。预计今年的“考录比”仍然是40:1到45:1,相对于10年前的竞争烈度程度可以说是相当温和的。

    近几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公务员招考,考录比都是连年下降的,从最高70:1即70人竞争一个岗位下降到40:1,大部分省份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考试今年的平均考录比为30:1,千人竞一岗的热门职位明显减少。

    考副省级以上机构职位,你在和谁竞争?

    考生都觉得考副省级以上机构的招考职位很难。对此,张红军分析说,国考中央级机关的职位荣耀度最高、最引人向往,但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职位基本都是招有工作经验人员的。作为在职人员的报考者一般比较低调,人们很难注意到是什么人在报考中央级机关,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考的。实际上,这个群体报考成功率很高,主要靠自己的专业优势,包括在特定行业、特定职位——往往是较高层次管理职位上积累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近年报考“三行一会”的人很多是国内外金融业的从业人员,较强的专业背景就保障了较高的通过率;外交部招考口语翻译较多,而报考者中从事旅游、NGO等行业口译的人员,胜出率也较高。因此,一般考生觉得考副省级以上机构的招考职位很难,之所以难,还是由于缺乏专业优势。只有形成类似金融业者、口译人员那样的优势,才能提高自己在国考中的胜算,考上省级以上机构的招考职位就会更有希望。

    标签:

    公务员考试         高等教育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