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协同机制。强化科研与教学融合、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理念,建立重点研究平台、研究所向本科学生开放制度,构建学术创新型、工程创新型、创新创业型、交叉复合型等培养模式。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等8个本研贯通创新班的学生已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4篇。完善科教协同、校院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等协同育人平台,鼓励不同学科专业交叉协同,重点推进“工业工程”、“知识产权”、“医学影像学”、“生物信息学”等专业学科交叉协同育人模式。引入科研院所优质学术资源,深入推进“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英才班”建设。
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专业建设。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加大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契合度。以集成电路设计全流程实践训练为主线,开展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引进行业企业和政府资源,继续实施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5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依托法学院,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实施双导师制,扩大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运用知识、创造知识能力培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服务水平。搭建“学院—学校—省级—国家”四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热情和创业自信,引导毕业生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新修订学籍管理办法,采用弹性学分制,支持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业。以“大学城提升计划”为契机,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动校园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发展。搭建各类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以及科技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