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回到原点再认识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14 10:08:26
    分享:

    不同类型的教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对这些规律和特征的把握离不开哲学思维与哲学理论的指导。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必须站在哲学...

    不同类型的教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对这些规律和特征的把握离不开哲学思维与哲学理论的指导。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从教育哲学基础出发,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实践的内在基础进行“元研究”,方能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从而施行“本真”的职业教育实践。

    职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其要义是关注人的个性完善,并立足于人的生涯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训练(实践)是职业教育的内涵之一,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它是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更直接地与产业行业相联系(以就业为导向),其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的,要与技术进步保持协调一致,不断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我们思考和讨论职业教育各类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技以载道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缺少教育哲学指导的职业教育实践左右摇摆,经常陷入“二元论”:要么强调教育性(育人),用普通教育的思维指导职业教育实践,湮没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要么强调职业性(训练),以简单的技能培训代替系统的职业教育,将“育人”变成了“制器”。这两种极端都曲解了职业教育的本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从“职业”与“教育”的本质视角看,职业是变化的,教育是永恒的,职业教育是变化与永恒的统一;职业具有工具性,教育具有文化性,职业教育是工具与文化的统一;职业是现实的,教育是理想的,职业教育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三个统一”才是职业教育“跨界性”的本质特征。

    没有人能够否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不同的只是“技术技能型”。这类人才往往技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如庖丁解牛般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在这种有境界追求的学习中,技术并没有片面化为达成某一单个目的的工具,而是一种全身心的修炼过程。如庄子所云“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要培养达到这种高超境界的人才,就必须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的职业教育。时刻牢记,“技以载道”是职业教育最核心的价值观。

    实践第一的课程观

    从哲学意义上讲,什么样的课程观决定了什么样的课程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本位”的职业教育,一定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需要出发,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是设计、实施和评价课程时最为核心的哲学思考。

    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因此办教育实质上是提供一种成长的环境,其途径是显性和隐性的课程。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传统学徒制加上差异化的课程,课程是根本、是核心。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知社情、知学情:首先要根据社情(社会的需要)来设计课程,寻找应然的职业态度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其次是根据学情(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实施课程,寻找学生学习的愤悱点、兴趣的起始点、知识与技能的起始点。

    应该说,职业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全国各类高校在黑龙江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来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2013年高考全国共有699万考生,其中“985”高校最低分是526分,“211”高校最低分是492分,老本科院校最低分是400分,新建本科院校最低分是342分,而高职高专院校低至170分。如果把考生比作木材的话,可以说最好的金丝楠木被“985”高校拿走了,“211”高校拿走了红木,老本科院校得到了硬木,而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得到的只是硬杂木和速生杨。生源的情况如此迥异,如何能够用同样的方法来培养呢。

    经济社会是由法人组织构成的,每一个法人组织由不同的团队构成,每一个不同的团队由不同的个体构成。“可雇佣性,是雇佣者对受雇对象提出的,品质和能力的诉求或期求”。英国高教基金会的调查表明,雇主期求前十位的都是“与人合作”等通用性能力,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没能进入前十位。而在我国,无论是各类院校的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上都是个体性的教育,这种忽视合作的个体性教育已然不适合于社会的需要。另外,职业教育的生源基本属于同层次教育中个体显性知识学习的后进者,学校应依据可雇佣性开展课程建设,突出团队学习(寓个体教育于团队培育之中)、突出隐性知识学习(实践教学)。

    “教学做”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一教学法的哲学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实践对于认识的意义。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具有可雇佣性,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建设,所以越是根植于学生内在需求的课程越是有效的,越是扎根于学生鲜活经验的课程越是有效的,越是来源于学生实践反思的课程越是有效的。

    作用有限的发展观

    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工作岗位和工作组织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现代企业中将诞生更多的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的工作岗位,管理方式将由“指令性”领导变为“理念性”领导,员工从被动地待命到主动地出击,组织形式也从“科层制”走向“扁平化”。由各种“专家”组成的互补型跨功能团队,既可以各自为战,更能够同心协力。因此,常规动手能力、常规认知能力及非常规动手能力这三种技能已然成为工作基础,更多地需要员工具有非常规分析能力和非常规交流能力,这是未来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积极回应这种新需求,更要主动迎接新挑战,这是由教育的性质(即基础性、教育性、全局性)和使命所决定的。如果说教育是明天的希望和财富,那么职业教育同时也是今天的现实和生产力。

    任何教育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学校教育),就能够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加油站”,要在学生成长的各个结点,随时为其成长提供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教育选择。也就是说,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既要支撑受教育者能找到第一份工作,还要为他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如转岗、学历晋升)提供教育支持。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推进、协调发展,面向全民、高度开放,纵向有序衔接(学位制度健全)、横向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贯通。

    面对差异巨大的中国职业教育现实,既需要在理论上回到原点重新认识职业教育,更要在实践中有勇气和决心,在总结提炼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创“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的职业教育新局面。


    本文作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

    标签:

    原点         职业教育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