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课程指示体系里,历史、文学等传统文化知识分量还是很大的,从小读唐诗宋词,课文里都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很丰富,我不认为现在学的过多,总觉得在这方面怎么学都学不够。但在有限时间里,知识要有选择性地传授,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最有利于学生成长,这本身也需要实践,不同教科书有不同侧重点,可以相互竞争相互实践。在有限学习时间里,怎样让学生学到最好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就知识本身来讲,很难达成一致看法,什么样的知识是最好的,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这本身就是有很大争议性的命题,有的学校认为国学很好,有的学校认为功利性知识最重要,这方面看法有很多不同。
应该让不同学校不同校长有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机会,有的学校国学份量重一点,有的轻一点,没有对错之分,应该由学校自身来实践,最后由学生来说话,很难强求。
中小学有核心课程设置,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还是应该掌握,这是基础,先不要关注学生掌握多少古典知识或者国学知识,首先要认字,认多少字,基本的读写算能力要掌握,这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课外知识里有的愿意多安排乡土教材,有的愿意多安排历史经典,有的多安排国外趣闻,这是可以探讨的,要鼓励不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