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大学生就业难!央视名嘴白岩松甚至将本年度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连日来,笔者供职的媒体辟设相关栏目,企望为大学生就业助力。
日前,去山东日照最大的IT培训基地、北大青鸟日照培训中心采访,突然发现北大青鸟总部热推的“学士后”品牌。不禁想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复杂,但高校学历教育的短板之巨,给就业添加了困境当为不争的事实。
“学历+技能+经验=学士后”。“学士后”课程直指职场所需,专为大学生人群设计,为“大学生就业难”求解。参加“学士后”学习的人,均为已经或即将获得大学学历;“学士后”将为之提供升档技能、增加经验的平台,搭建进入IT岗位的桥梁,培养软件工程师,以及各类网站的网络推广与营销的新型人才。
“大学生就业难”喊了不是一天两天,从高校教育一方来说,却并未引来实质性转变。用人单位急需的是“学历+技能+经验”的人才,但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却偏偏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短板的致命伤。
在传统教育认知中,“技能”和“经验”可以于职场获得。时至今日,这一认知的弊端显而易见:于职场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不仅不全面,且累积速度较慢,个人及用人单位,都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
不仅如此。这一过程还有不小的风险:积累的终端并非一定卓有成效,回报与成本的支付并非必然成正比。例如,用人单位在耗付大量培训成本之后,却发现千挑万选的新人,有的连入列这一行都是个错误,距离“成品”尚且遥遥,遑论“良材”、“精品”,很是令人沮丧。
在用人单位那里,“技能”和“经验”的标杆早已调高,而高等教育依然疾步于重知识、轻技能的路上,路径改变仍难预期,接轨市场需求,仍然局限于闹闹嚷嚷的吆喝。于是,一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未曾做足“功课”,彷徨四顾、茫然无措当即写在脸上。
近年来,才出校门、转身走进职业学校的大学生,屡见不鲜。重进职校及实用型培训中心“复读”、“回炉”,有就业需求多元因素的催逼,有市场无形之手的引领,但更多的还是缘于弥补职场“技能”与“经验”之需。领取了烫金毕业证书的学子,远未等于“成材”。高喊素质的教育,炉中熊熊燃烧的仍是学历教育的虚火,貌似红火实为高烧不退,欲想冶炼高质量的成品,委实难矣!
大学苦读数年的学子,置身残酷的职场门槛前,体味到了酸涩,却也陡然清醒:貌似高不可攀的职场门槛,并非逾越无术;曲折漫长的企业招聘通道,实则缩短有方。
如此“复读”、“回炉”,无奈与辛酸是有的,绝地求生、从头再来的悲壮是有的。然而,好在不论哪一种心境,在日渐成熟的学生和家长那里,都会接受。为了积累自身的筹码,这样一种付出很值。指向偏差的学历教育阴影下,焦灼、叹惜、愤怒、揪心无益,当务之急是,怎样尽快补长自己最应当“挺拔”的那一节。
专为就业难大学生设计,为职场量身定做,以就业为终端目标“学士后”品牌,与高校学历教育相较,极具审视价值。“学术后”品牌甫一推出,即引发公众热议与好评,即为佐证。(长江网 窦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