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400-818-0011 是金子必会发光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新闻 >

    自考生处境艰难 就业空间被压缩致

       发布时间:2012-11-13 14:40:40
    分享:

    自考,遇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荒◆核心提示10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1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据统计,全国有295万考生参加本次考试。自...

    自考,遇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荒”

    ◆核心提示

    10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1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据统计,全国有295万考生参加本次考试。自考,一方面被视作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以及自考生圆梦大学的途径;但另一方面,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生源的减少,以及自考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的学历歧视等也在考验着自考的含金量。该如何看待这一颇为矛盾的现实?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自考,为了圆梦

    10月20日,周末。在省城回民中学自考考点,自考生小陈独自坐在校门口旁边,一册已经被翻烂的参考书和一本正反面都已经被写满的笔记本几乎陪伴了他一上午。

    “我去年的高考(微博)分数是400多分,原本可以上一个三本的学校,但还是放弃了,如果回去复读的话,压力太大,所以最终选择了自考。”小陈今年刚刚21岁,但是已经考过了5门功课,“学校里总共要开14门课,其中9门是‘国考’。其中会计、审计以及高级财务等专业课,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

    尽管选择自考,但是在今年看到许多当初选择复读的同学考上比较理想的大学时,小陈有时也感觉到后悔和羡慕。对于自己来说,参加自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圆自己心中久违的大学梦。高中时的学习状态依然在小陈身上延续,虽然他觉得只需要拿出相当于准备高考时50%—70%的努力就差不多能够考过,但是战线却非常漫长。

    小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打算三年就考完所有的科目,毕竟学校的自考是5年,那样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将来准备,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就业。我关心的是在学校里能不能学到真东西。”

    如何衡量自考“含金量”

    在记者与小陈攀谈的过程中,一家培训机构的宣传人员来到小陈面前,对方需要做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中的一个问题吸引了他的注意。

    “你觉得自学考试的含金量如何?”“‘含金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未来的工作前景?还是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程度?抑或是考试的难易程度?”刚刚学习一年的小陈对此还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从来没有考虑过该话题的他显然十分关心这个问题,但一时却得不到答案。

    采访中,一位正在准备自考、且已经实现就业的考生告诉记者,在工作就业的过程中,学历歧视是普遍存在的,自考生同样会有这样的“待遇”。而自己之所以参加自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考研(微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考仅仅是作为一个过渡或者是桥梁。尽管如此,这位考生也不得不承认获得一个自考文凭有多么不容易。“自考文凭的含金量有着充足的说服力:通过率低、宽进严出以及考生本身踏实、勤学的优势。”

    “对于自考生而言,进的时候比较容易,门槛不高,这和一般的统招生并不一样。但是要考出来很难,需要考生一门门的考过,并且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这样考下来获取的文凭,‘含金量’应该会有所保障。”在济南中学,一位特地从外地赶来陪考的大三学生告诉记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放在就业市场上看,一般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毕业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自考生就业遇到困难也并不意外,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个人的努力,现实中很多自考生同样取得了成功。”

    自考也遇“学生荒”

    记者了解到,小陈所在的班级总共有57人,除去落榜生外,其中还有一部分考生因为高考中选择的学校或者专业不理想,想通过自考以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和学校。在大部分都是90后的班级中,没有一名社会上的考生。作为自考生群体主要组成部分,高考录取后剩下的考生对于一些开办“自考班”的学校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然而,生源危机也延伸至自考生领域,自考生难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采访中,相关专家表示,由于受到高校连年扩招以及生源人数减少的影响,外加自考生本身的一些弱点,比如自学考试更多的集中体现为一种学历文凭考试,学生也缺乏一些实践的机会;专业与就业形势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和考试内容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等。同时,伴随着成才渠道逐步拓宽以及学生自身的多样化发展,自考生的就业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对于一些自考生而言,考研成为他们未来的主要出路。而自考也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自考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部分,它的存在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并且实际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生源的减少以及竞争的加剧,自学考试也需要作出改变。”相关专家表示。(记者 刘江波)

    (大众日报)

    标签:

    自考生         处境         艰难        
    走进知金| 网站地图| 广告与合作|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学籍查询| 学历查询| 学历认证| 网络教育专升本
    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400-818-0011 传真:010-6317443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705室
    京ICP备14053618号-4 京公网备11010802010607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文化市场举报热线